上世纪60年代,津城有一支工人创作队伍极其活跃,工人作家层出不穷,优秀文学作品比比皆是。滑富强就是其中一位。
滑富强1960年在天津拖拉机厂工作,随后调到天津机械厂。那段时间,他在本市职工创作队伍中,是一位多产作家,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段,在全国和本市各种刊物上发表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,是本市一位响当当的工人作家。鉴于他的文学才华,1983年组织将他调到北郊区文化馆,此后30多年来,他将全部心血和财力倾注在培养文坛新秀上,共培育出600多位文坛新人。
滑富强成为作家尤其调到北郊区文化馆后,鉴于许多文友的期盼,他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,自费补助编辑出版了《北郊创作》《沽北文学》期刊和《北辰之声》,让文学新人有了发表作品的园地,乐当文友铺路人。
文学新人初期一般缺乏文字功底,初创时期文字粗糙,作品结构不够顺畅,迫切需要当面指引、书信点拨、修改稿件等多种形式培育新人。30年来,他逐字逐句审阅批改新人文稿累计近亿字,大家都称他是文坛新苗“启明星”。
2003年,滑富强退休后,又创办了《七彩虹》《阳光文学》《桃花堤》等刊物,他不仅继续义务给文学新友改稿、讲课,还跑印刷厂、自费购买两台电脑和打印机、租办公用房、聘编辑人员、付印刷费、招待来访的文友用餐,几年来花费近10万元。他两次被天津作家协会授予“园丁奖”。
前段时间,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,心脏安装了两个支架,卧病在床仍然为文友们审阅和修改稿件,坚持按期出版各种刊物,为培养文坛新苗不断做出贡献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